【中文名稱】朝鮮薊提取物
【外文名稱】Cynara scolymus L
【產(chǎn)品別名】洋薊提取物
【有效成分】洋薊酸2.5%-5%
【產(chǎn)品性狀】棕色粉末
【過篩目數(shù)】95%過80目篩
【保存方法】通風干燥,陰涼防蛀,避強光
【產(chǎn)品包裝】內(nèi)包裝:無菌袋或鋁箔袋;外包裝:中性紙箱或全紙桶或紙板桶(詳見“訂購須知”)
【保質(zhì)期限】2年
《**本草》:菜薊
【藥材名稱】菜薊
【拼音】Cài Jì
【英文名】Globe Artichoke
【別名】食托菜薊、洋薊、朝薊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江蘇植物志》。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菊科植物菜薊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ynara scolymus L.
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洗凈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菜薊 多年生草本,高達2m。莖直立,粗壯,有條棱,上部分枝,全部莖枝被稠密的蛛絲狀毛或毛變稀疏。葉大形,基生葉蓮座狀;下部莖葉全部長橢圓形或?qū)捙樞?,長約1m,寬約50cm,二回羽狀全裂,下部漸窄,有長柄;中部葉及上部莖葉漸小,無柄或沿莖稍下延,**上部及頭狀花序下部的葉長橢圓形或線形,長達5cm;全部葉的上面綠色,無毛,下面灰白色,被稠密或稀疏的絨毛,二回裂片先端或葉先端無長硬針刺。頭狀花序極大,生分枝頂端;總苞片多層,硬革質(zhì),幾無毛,中外層總苞片先端漸尖,但不成長硬針刺,內(nèi)層總苞片先端有硬膜質(zhì)的附片;小花紫紅色,花冠長約4.5cm,細管部長約2.8cm,檐部長約1.7cm,花冠列片長約9mm。瘦果長橢圓形,4棱,先端截形;冠毛白色,多層,長約3.6cm,呈剛毛羽毛狀,向先端漸細,基部聯(lián)合成環(huán),整體脫落。花期6-7月。
【生境分部】我國北京、陜西、江蘇、廣東常有栽培。原產(chǎn)地中海地區(qū)。
【性味】味甘;性平
【摘錄】《**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