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4px網格告別吧,迎接斐波那契網格系統(tǒng)!
編者按:在 UI 設計當中采用網格系統(tǒng)是相當普遍的存在,而 4px 網格則是其中的關鍵。但是即便如此,我們也在越來越多的優(yōu)秀設計中,看到打破 4px 網格系統(tǒng)的設計,它真的夠用么?今天資深設計師 Luis Ouriach 的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。以下是正文:
傳統(tǒng)4 px 網格系統(tǒng)與斐波那契網格系統(tǒng)的對比圖示
每次和新設計師合作時,我都會保持一個固定流程。我會打開谷歌搜索「8 px grid Medium.com」,找到 Elliot Dahl 的完整指南發(fā)送給對方。這是指南鏈接。
雖然這個指南非常優(yōu)秀(強烈推薦),但直到今年之前,我都把4的倍數(不是8?。┮暈樵O計圣經。新增元素?左側內邊距肯定是16 px,頂部是12 px,每次都是這樣操作的。
藥丸形組件標注著內邊距數值,左右16 px ,上下12 px
這種設計方法雖然能帶來可預測性,也能快速建立組件的肌肉記憶,但我不禁覺得我們已經陷入了一個困境: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千篇一律。
嘗試用奇數
使用偶數和奇數內邊距的藥丸形組件對比
或許我們應該考慮使用奇數間距數值來打破常規(guī)。我已經準備好被網格系統(tǒng)警察逮捕了。
傳統(tǒng)4 px 網格系統(tǒng)的問題在于垂直或水平間距總感覺略顯松散。雖然這已成為產品設計的默認標準,但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總會糾結組件中那些多出來的像素。
擴展對比
分別使用兩種內邊距設計系統(tǒng)的藥丸形組件對比
在上圖中,左側是傳統(tǒng) 4 px 系統(tǒng)的組件,右側是調整后的奇數間距版本。個人認為后者看起來更協(xié)調。你的感受如何?
我在這里手動調整了1-2 px 來優(yōu)化內邊距。從頂部往下數第二個和第四個藥丸形組件尤為明顯,奇數間距方案呈現(xiàn)出更均衡的視覺效果。
那字體怎么辦?
這種方案面臨的第一個質疑可能來自字體內置尺寸對間距的影響。那么我們用不同的字體來測試一下!
六大字體(Oxygen Mono、Noto Serif、Roboto、Poppins、Palatino、Koulen)在兩種系統(tǒng)中的對比效果
有趣的是,視覺感受差異微乎其微。無論是等寬字體還是襯線體,奇數間距都能帶來更緊湊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行高會影響最終效果,這種方案在單行文本(100%行高)表現(xiàn)良好,但大段文字仍需測試。
重要提示
所有藥丸形組件內的字號和圖標尺寸都保持偶數!這說明偶數內部元素與奇數外圍間距可以形成和諧搭配。
實際案例
Notion郵件產品著陸頁首屏截圖,標注著表單元素的像素級調整
在研究Notion新推出的郵件產品頁時,我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巧妙混用偶奇數值的思路,并且沒有遵循我們之前封為圭臬的 4px 網格。
系統(tǒng)化實踐:斐波那契網格系統(tǒng)
4 px 網格與斐波那契數列網格系統(tǒng)對比
若要將這種理念轉化為系統(tǒng),可以借助斐波那契數列建立數學規(guī)律:每個數值都是前兩項之和。
典型的 4px 網格系統(tǒng)
斐波那契網格系統(tǒng)可以通過將兩個前值相加來獲得。
斐波那契網格系統(tǒng)示意圖
雖然結果明顯呈現(xiàn)之前的奇數網格特征,但其中蘊含的美學規(guī)律令人著迷。
對比兩種系統(tǒng)的組件的視覺效果
兩種系統(tǒng)的組件差異雖小,但這正是我們追求的精妙之處,設計不就是從理所當然固化的系統(tǒng)當中,逐步向著更加有趣且實用的方向發(fā)展的嗎?
作者:陳子木
想了解更多網站技術的內容,請訪問:網站技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