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 > 市場動態(tài) > 亂補充維生素或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
維生素C是一種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,早期研究顯示,維生素C對于人體的健康具有多種益處,包括免疫系統(tǒng)、抗氧化作用、心血管健康等。作為抗氧化劑,維生素C常常被添加到膳食補充劑中,可以中和自由基,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和組織的損傷。
然而,維生素C并不是多多益善,劑量過高可能對健康有害。近日,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、鄭州大學、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(fā)表的研究論文顯示,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,可能會增加肺癌腫瘤內(nèi)血管的形成,或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。
此前的研究顯示,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可以穩(wěn)定BACH1蛋白,從而加速肺癌的生長和擴散。當體內(nèi)自由基水平下降時,這種蛋白質就會被激活,當飲食中引入額外的抗氧化劑時,或者當腫瘤細胞中的自發(fā)突變激活內(nèi)源性抗氧化劑時,就會發(fā)生這種情況。
在該研究中,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肺癌的小鼠和植入了人類癌癥細胞的小鼠,在小鼠的飲水和食物中加入維生素C、維生素E和N-乙酰半胱氨酸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補充劑的劑量越來越大,小鼠體內(nèi)的抗氧化劑水平越來越高,肺癌腫瘤內(nèi)血管形成的速度就越快,而血管生長加快,可能會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。在患肺癌的小鼠和植入了人類癌癥細胞的小鼠中,結果都是如此。
此外,還分析了實驗室培養(yǎng)的人類和小鼠的肺癌類器官,暴露于高劑量的維生素C、維生素E和N-乙酰半胱氨酸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當暴露于高劑量的抗氧化劑后,器官內(nèi)自由基水平下降,而自由基水平下降,BACH1蛋白激活,導致腫瘤產(chǎn)生更多新血管,并且對血管生成抑制劑高度敏感。
然而,研究人員表示,血管生長抑制劑雖廣泛用于癌癥治療,但效果各不相同,且可能會產(chǎn)生血栓等嚴重的副作用。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BACH1蛋白的調(diào)節(jié)方式與蛋白缺氧誘導因子1-α(HIF-1-α)類似,HIF-1-α的表達與血管生成驅動的腫瘤生長和轉移有關,表明這兩種蛋白協(xié)同作用。
研究人員強調(diào),大多數(shù)人不需要額外補充抗氧化劑,也無需擔心普通食物中的抗氧化劑,事實上,過量補充抗氧化劑可能對癌癥患者和癌癥風險較高的人有害。
下一步,研究人員計劃具體分析氧和自由基的水平如何調(diào)節(jié)BACH1蛋白,并將對其他癌癥形式進行類似的研究,例如乳腺癌、腎癌和皮膚癌。
對于維生素ABCDE我們都很熟悉,然而要再往下接,維生素家族的下一個成員就直接到維生素K了。好好的一家子,中間的維生素FGHIJ都去了哪里?
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發(fā)布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(2021)》顯示,我國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營養(yǎng)素攝入充足,優(yōu)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,但膳食不平衡的問題突出,成為慢性病發(fā)生的主要危險因素。
日前獲悉,依據(jù)《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》《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(guī)定》,食品營養(yǎng)強化劑維生素K2擴大使用范圍的申請已通過審查,現(xiàn)已進入公示階段。
豆類一直都是人類發(fā)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,其不僅營養(yǎng)價值豐富,而且豆類種類龐雜,是平衡營養(yǎng)膳食的重要品類,我國自古就有“五谷宜為養(yǎng),失豆則不良”、“寧可食無肉,不可食無豆”的說法,足見豆類的重要價值。
歐防風(Peucedanum ostruthium),又名白甘筍、歐洲獨活或防風草,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傘形科植物,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便被廣泛種植。其肥厚的白色根部是主要食用部分,質地疏松,中心柱隨生長時間延長而逐漸變硬,帶有獨特的清甜和堅果香氣。
2025年7月2日,國家衛(wèi)健委正式發(fā)布《關于D-阿洛酮糖等20種“三新食品”的公告》,正式批準D-阿洛酮糖等5種物質作為新食品原料,這意味著阿洛酮糖在我國食品領域擁有了合法身份,有望在食品行業(yè)掀起新的變革。那么,阿洛酮糖究竟是什么?它有哪些獨特的性質和功能?在食品行業(yè)中又有怎樣的應用前景呢?
2006-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(保留一切權利)
滬ICP備05034851號-111
滬公網(wǎng)安備 3101040200055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