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從用戶場景中洞察用戶需求?來看京東高手的總結!
在用戶研究中,不知道你是否會有“不知道該如何獲取用戶需求”的情況,應該如何提問、如何設計提綱?是直接問用戶需要什么嗎?是直接問用戶對我們的現有方案有什么痛點嗎?是直接問用戶新方案好不好嗎?本文將會為大家講解用戶研究中的萬能鑰匙:用戶場景。
如何獲取用戶場景、如何通過用戶場景洞察需求、如何將用戶需求應用到產品/服務設計中,希望給大家?guī)硪恍﹩l(fā)~
一、為什么要到用戶場景中去?
首先,鏈接用戶需求和產品/服務設計的關鍵是“用戶價值和產品價值”,即通過準確的”用戶希望通過產品/服務實現的價值訴求”建立正確的“產品/服務自身想提供給用戶的價值主張”,產品/服務的一系列設計都是基于該價值主張開展,這樣的設計才是在各方面都滿足用戶需求的。
但是,用戶希望通過產品/服務實現的價值訴求并不是他能直接告訴我們的,尤其是在比較創(chuàng)新性、系統性的設計中,用戶直接表達的想要 XX 不一定是真實需求、而是假想的解決方案,
比如用戶常在調研中說“你這個按鈕再大一些”,我們可以無限制的放大按鈕嗎?用戶為什么希望更大一些?實際上的點擊場景是怎樣的?也許當我們進一步還原場景會發(fā)現除了放大按鈕,給按鈕換顏色、挪位置、固定區(qū)域都是可以的解決方案。
當我們洞察用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和訴求時,“用戶場景”就是最關鍵的介質:
- 用戶場景是最容易獲取的、承載用戶訴求的表象內容,在研究過程中能通過很多研究方法直觀獲得,通過用戶場景我們能獲取用戶的行為習慣、消費特征、決策偏好等豐富的內容;
- 產品方案設計的本質也是重新設計用戶的場景,是基于現有場景中的痛點和期待進行場景再造,因此回到用戶現有場景中就很關鍵。
二、什么是用戶場景?
先來看一段訪談對話~
Q:您周末的時候一般做什么事情?
A:我一般都在家里陪陪女兒和兒子。
Q:您能幫我們回憶下周末都會陪女兒和兒子做什么事情嗎?
A:一般我都會在周末給他們準備早午飯,還會做一些烘焙。
上面是我們要獲得的用戶場景嗎?并不是,我們需要的場景是:有豐富的細節(jié)、有生動的畫面感、有強烈的代入感的“還原性場景”,需要包括空間、時間 、人物、行為,像下面這種:
Q:您和孩子共享早午飯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呢?可以具體的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、越細致越好。
A:我家的廚房在一樓,一般都是西廚用的比較多,我起來之后會做一些西餐,牛奶、三明治,我喜歡邊做飯的時候邊聽音樂,享受其中。我女兒很喜歡“有儀式感”的早餐,所以每次我都在我家的吧臺鋪上一條桌布,把食物精致的擺在盤子里,還會放一束花,在樓上呼喚樓上“親愛的公主,下來用餐啦”,孩子就坐在高腳凳上有說有笑的吃,我還把每次做的飯都拍了照片單獨存了相冊(隨后與我們分享了手機里的照片,網紅早餐)
該場景是在地產項目中常見的空間使用場景,在不同的項目類型中我們所關注的場景類型也有所差異,一般可以區(qū)分為通用的生活場景和與該產品/服務強相關的場景,其中后者需要重點關注:
- 生活場景:一般通過用戶《典型的一天》去了解家庭場景、獨處場景、社交休閑場景、工作場景、消費場景等;
- 產品/服務場景:包括用戶購買時的決策場景和操作產品/接受服務的使用場景,具體研究的場景與項目類型有關。
三、如何獲取用戶場景?
可以通過深度訪談、陪同訪問、觀察法等多種方法結合獲取用戶場景:
1. 深度訪談
通過與受訪者一對一面談的形式,深入了解用戶的購買行為及邏輯、產品關注點及需求、產品使用場景等信息。
該方法有充足的時間與用戶深入交流,是最常用的方法,但該方法多是用戶通過回憶回答問題,會帶有一定主觀性,這時候就可以結合另外兩種方法進行;
2. 陪同訪問
在購買或實際使用階段陪同用戶進行,真實還原場景,直接觀察用戶的行為、情緒、與各觸點的接觸狀態(tài)等,結束后及時進行補問,了解其行為動因、消費、使用體驗感知等。比如跟隨用戶前往售樓處參與決策過程、讓用戶共享手機屏幕參與在電商平臺的挑選過程。
該方法能避免用戶回憶、在實際場景中了解用戶最直觀、真實的反應,在用戶和產品/服務接觸場景中需要盡量減少打擾、觀察和記錄問題,在該階段結束后再進行訪談。
3. 觀察法
通過在家中看、聽、親身體驗等行為找出現象作為確證,深入揭示客戶生活場景及產品使用習慣。比如觀察用戶家中廚房的布局、家電,詢問為什么買這些家電、一般哪些場景下用、為什么放在該位置、如何布局的動線等。
該方法更發(fā)揮研究員的主動性,需要在觀察中抓到關鍵信息(如此次研究重點關注的、該用戶與眾不同的信息等)去進行挖掘。
在應用以上方法獲取場景時,還需要關注訪談提綱的設計和工具的使用:
訪談提綱是按照一定順序去獲得場景,多采用“總分總”的結構:1)總-先整體回憶,不用描述細節(jié),對整個過程有大致的了解,并記錄被訪者重點說的內容;2)分-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詳細說,重視被訪者反復說的內容;3)總-對所有提到的內容進行總結、補充、評價;
其中“分”里的場景順序,根據項目類型可以:
- 以流程為序:有明顯先后發(fā)生順序的場景,如購買場景(產生動機-獲取信息-篩選信息-現場選擇-對比-決定…)、看房場景(售樓處-沙盤講解-園區(qū)介紹-樣板間看房-簽約…),可結合《顧客旅程圖》《決策旅程圖》工具使用;
- 以空間變換為序:和空間有較強關系的研究,可以空間為序,如地產項目需獲取的場景(臥室、廚房、客廳、衛(wèi)生間、園區(qū)、周邊),可結合《戶型圖》《場景卡片》工具使用;
- 以時間為序:對于生活形態(tài)、日常行為相關的生活場景研究,可以時間為序,如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一天的軌跡(從起床到睡覺,什么時間去了哪里發(fā)生了什么…),可結合《典型的一天》工具使用;
對于較難描述的價值場景,可以通過示卡測試、情景假設、朋友圈探究的方式去激發(fā)用戶講述:
①示卡測試:主要包含關鍵詞測試與圖片測試兩種方法,在撰寫提綱時我們針對需要挖掘的價值場景提前準備示卡,在訪談時提出問題、出示卡片,讓用戶選擇、并通過案例或場景描述解釋為什么這樣選擇:
②情景假設:提出假設性問題,留給受訪者暢想的空間,鼓勵受訪者放飛想象
如用情景假設的方法挖掘客戶的理想度假狀態(tài):
Q 拋開現實條件的束縛,如果給你兩天時間,您最理想的度假地點是哪里?你會怎么度過呢?請您暢想一下。
Q 如果給您兩周時間呢?
③朋友圈探究:通過瀏覽用戶朋友圈,觀察日常分享行為,以便更深入的了解用戶,總結其價值觀、在意點、需求取向等。比如是樂于分享的、關注熱點的、喜歡未知愛探索的等等。
四、如何洞察場景中的用戶需求?
在洞察場景時,首先需要對用戶群體進行分類,這里的群體分類要依據用戶對產品/服務/功能的使用差異進行區(qū)分,比如文旅地產開發(fā)項目中,我們結合用戶的生命周期和置業(yè)目的,可以區(qū)分為養(yǎng)老一族、家庭度假、享樂度假、投資客,地產公司實際在開發(fā)產品(含戶型/配套/服務的產品大概念)時也會考慮針對的主要群體,因此需要把同一類用戶的場景放在一起分析。
接下來的場景洞察也以該文旅地產開發(fā)項目為例:
1. 場景分類形成典型場景庫
從用戶訪談小結中抽取該類用戶的所有場景進行整合分類,結合地產維度可以為購房場景、居住場景、物業(yè)交流場景、社區(qū)交流場景等。
2. 分解場景關鍵內容洞察需求,以下圖的場景為例
首先標注場景關鍵內容,對場景中人、時間、地點、行為、互動、情緒感受、喜好偏好等內容標注;
其次分析背后原因,將自己代入角色中,分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,反映了具體什么人物特點;
再是去除具象標簽,將與個人相關的具體內容去掉,轉化為更高級別的需求;
3. 需求進一步提煉核心訴求
從場景中洞察的需求有時候會偏零散的,無法一步形成系統化建議,如果說場景是冰面以上的東西、需求是冰面以下的東西,那訴求是深海中的、是比需求更深層次的洞察,更有利于總結用戶的共性需要,將其作為設計原則、進行系統化設計和建議的提供。
看一些具體的需求-訴求的提煉案例,會發(fā)現這些訴求都可以作為產品/服務的設計原則,再應用到不同方面的具體設計中,比如戶型的、配套的、物業(yè)服務的、社區(qū)活動的等等:
寫在最后
米蘭·昆德拉說過:“無意義是生活的常態(tài),但我們要試著去挖掘它,并且努力愛上它”,對于用戶場景的研究也是如此,看似沒什么特別的場景,其實隱藏了很多細節(jié)、用戶訴求的體現,通過對已有場景的洞察和研究,設計出更符合用戶需求和期望的新場景,希望我們都能在用戶場景中開出花~
作者:JellyDesign
想了解更多網站技術的內容,請訪問:網站技術